近日,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,9月1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、財政部、交通運輸部、商務部、海關總署、金融監管總局、國家能源局七部門聯合印發《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(2023—2024年)》(以下簡稱《工作方案》)。
《工作方案》提到,支持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。深入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示范,穩步提升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規模。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。落實《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》,優化配套環境。鼓勵各地科學預測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,做好城市及周邊縣鄉村公共充電網絡布局規劃,推動充電設施布局建設、配套電網擴容改造有序開展。鼓勵大功率充電、智能有序充電、“光儲充放”一體站等新技術推廣應用,提升充電服務保障能力。引導地方對高速公路、鄉鎮等保障型充電基礎設施的補貼支持,加大行業扶持力度。鼓勵地方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,推動中遠途、中重型燃料電池商用車示范應用。該《工作方案》的出臺,對于氫能產業的發展無疑是重大利好。
作為“21世紀的終極能源”,氫能的發展受到社會廣泛關注。尤其是作為二次能源,其來源豐富、綠色低碳、應用廣泛的特點對于我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,具有重要意義。
為保障氫能產業應用“最后一公里”,全國各地紛紛出臺政策支持氫能產業發展。據“第一氫能與燃料電池”統計,截至目前,全國至少36個省級市級地方出臺政策發展氫能,年經濟產值規劃超過10萬億元。2022年,廣東氫能相關存續企業達到397家,領跑全國。江蘇、山東、北京、上海、河北、浙江企業數量超百家,湖北、河南各有98家、92家,四川89家,與廣東一同構成前十陣營。